首页 国内资讯 【洞口校园文艺】石榴籽精神的写照与礼赞

【洞口校园文艺】石榴籽精神的写照与礼赞

洞口教育 2023/6/4 10:42:40

洞口一中576班 彭予珑

我的家乡在雪峰山深处美丽偏远的罗溪瑶族乡,这里有盛行栽种石榴的传统民俗。不仅因为石榴籽好吃,更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子多福亲密团结的象征。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用“石榴籽”来比喻“各民族团结”,形象贴切、寓意深刻。他说:各民族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既是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也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生动诠释,更是我们家乡脱贫致富伟大实践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乡罗溪,曾经是有名的省级贫困乡。在习总书记亲自指挥的八年脱贫攻坚战中,省市扶贫工作组艰苦奋斗,利用家乡的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开发旅游资源,让全面小康的春风吹遍了瑶山。到底是什么,能让党和国家如此尽心帮扶,给大山里的贫困村带来光明和希望呢?

翻开《宪法》序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句话已然给了我答案。往下看,宪法明确规定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并提到“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宪法》第一章第四条更是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并对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权益的保护分别做了特别规定和突出强调。透过这些《宪法》条文,我真切地理解了广大扶贫人的辛劳与付出,看到了祖国对各民族的殷殷关怀,感到了党和人民坚如磐石的共同意志。这些正是习总书记大力倡导的“石榴籽”精神和《宪法》力量的体现。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在很多人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宪法遥不可及。但它却又那么亲切地时刻存在于我们身边,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冷暖,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它的不断完善也体现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也迈上了新征程。2018年,宪法第五次修改恰逢其时,有效契合了全面依法治国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筑牢了新时代治国安邦的“定海神针”。法治中国建设也越来越真切可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法治文化以各种形式成为了生活的部分。生动体现着石榴籽精神的罗溪瑶族乡,成为了法治文化建设的示范基地,也成为了《宪法》精神的精彩见证。

早在1800年前,诸葛亮就在出师表中提到: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继承了中外法治文化的精华,为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繁荣提供了坚强保障。石榴籽精神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就是对《宪法》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最好诠释。

“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宪法》关乎你和我,关乎华夏万万年。让我们在伟大《宪法》的照耀下,真诚礼赞石榴籽精神,持续发扬石榴籽精神,时刻践行石榴籽精神。

(指导老师:汤岚)


阅读 98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