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据清《宝庆府志》载:三国吴孙皓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昭陵(今邵阳市、邵阳县、邵东县及新邵、隆回一部)置高平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曰南高平。南陈省入邵阳。县治故址在今大桥公社小坳大队古县场,仍有“堂下”、“迎官”、“马落”等地名,系当时县衙举行典礼和行政聚会处所。高平之名沿用至今。另据民间传说,南宋初,有观风水者来此,登白泥坪(今颜公公社境内)一望,深感地形秀丽,赞曰:“东有高凤朝阳,西有泥坪献宝,美哉!”后人将两名赞语各取一字,命名“高坪”。应以第一说为准。
大桥:1958年以主要地名大桥边命名大桥大队。
刘家坊
枣山:村边山上曾多枣树。
高冲岭:村处高岭冲里。
观音垴:村居山垴上,过路亭里有观音像。
行溪坑:小溪叫行溪,旁有长坑,村以得名。
干冲:冲多旱田。
窝山:周围是山,中间为田凼,村居山窝里。
雪界:村前白沙界似雪。
狮子垴:村后山垴似狮子。
金龙湾:村后群山起伏,夕阳映照,宛如金龙。
烂坑里:村后山坑为洪水冲烂。
江未:1961年以樟家和魏家两村名各取一字名樟魏大队,为图简便,取谐音为江未大队。
樟家:村边曾有古樟。
独石冲:村前有独立大石。
车水湾:湾田靠车水灌溉。
东塘:以村东有一山塘得名。
双田:村边曾有大桑树,名“桑田”,后习称双田。
汝家山:历居袁姓,其始祖由汝南郡迁来,故名。
石板冲:村后石山壁立。
红花:1961年以主要地名红花排命名红花大队。
茶山:村后山上曾多油茶树。
金凤山:原为和平村,1958年名和平大队,因重名,1981年以地处金凤山下更名金凤山大队。
六人桥:过去有六人在此架桥一座。
三龙冲:相传过去山洪暴发,此冲出龙三条。
草里:过去此地荒芜,茅草丛生,故名。
周头:村头住户多姓周。
堂下桥:三国吴高平县县堂下首,古有大木桥,故名。
江滩:以村前河中有沙滩得名。
观音桥:村边有观音桥。
牛寨岭:历为牧牛地。
车风坳:村居坳头,山高风大,如在风车口上。
青山冲:此冲过去山深林密,四季常青。
排上:村处山排上。
大鸟坳:村处山坳,大鸟常栖此。
竹子城里:屋后多竹子。
富延:1956年为富源高级社,1958年名富源大队,因重名,1981年取习称改为富延大队。
富源:土质肥沃,资源丰富。
黄鲁丘:据传村内田丘,原系黄、鲁两家开发,故名。
六人坑:以六人开发此坑得名。
马牯坳:村后山坳地形如马。
老丁家:历为丁姓住地。
画眉坳:坳上多画眉鸟。
檀冲:曾有株大檀树。
棋坪:相传有神仙在此坪下棋。
柘木丘:村内曾有柘树,其旁有丘八亩大田,故名。
栗山里:村边山上多栗树。
小坳:以村旁有一小山坳得名。
石梅:1961年以主要地名石门命名,因重名,1981年从石门、梅家两村名各取首字,更名石梅大队。
峰岭坳:位于峰岭山坳下。
石门:村前有两石对立似门。
大江:1961年以驻地大江边命名大江大队。
满竹:1961年以驻地满竹冲命名满竹大队。
满竹冲:以村内曾多竹得名。
曹家垠:村内曾多富户,有曹国舅之称,故名。
干冲:冲内多旱田。
石脚:位石山脚下,解放前为新化县永固镇石脚村。
杏升:1961年以驻地杏子树下命名杏升大队。
杏子树下:以村边曾有株大杏子树得名。
池家桥:历有河、桥,曾有人在桥边开池养鱼,故名。
川龙边:相传村边山崩,出过蛟龙,遂名。
回小:1956年由回家湾、小江两初级社合并,各取首字命名回小高级社,1958年建队,仍名回小大队。
回家湾:据传袁姓祖先来此定居,初不满意,到各地选视后,又回此安家,故名。
侯田:相传宋宁宗时,袁姓祖先五郎公到此下担,山中多猴,以为有猴必有猿,遂定居垦田,名猴田,后雅称今名。
小江:村前有小河。
夜劳冲:传说财主对雇工残酷剥削,夜深还要劳动,村以此得名。
旱垅里:村多旱田。
沙泥界:村处坡界,土质含砂。
三星:1956年由三个低级社合并,命名三星高级社。
大坎下:村在大山坎下。
石河里:村前河边有小石丘。
湾塘里:村居湾里,有大塘。
大石:1958年建队,以驻地江家左边有一卵形大石,命名大石大队。
大田:田垅中丘块较大,历名大田。
凤形:山形似凤,历名凤送垠。1961年命名凤形。
前寨:村前山上曾立过寨。
文升:历名文昌阁。1956年以生活上升,名文升高级社。
上坪:1961年以主要地名上茅坪命名上坪大队。
料纸坑:村边曾有造纸浸料坑。
大塘冲:村冲里有口大塘。
茅坪:村处高坡坪里,袁姓祖先开发此地时,多茅草。
石圆岭:村处坡地,圆形卵石多,故名。
湴泥冲:村处山冲,多湴泥田。
颜公坳:曾有颜姓居此坳上。
枣家山:村边山上曾多枣树。
老牛寨:曾立过寨,历为牧牛之地。
彭升:1961年以主要地名彭家命名彭升大队。
石屋里:村后一大岩石似屋。
黄茅江:村边小河,两岸黄丝茅草丛生,故名。
沙坑:村边多小河多流沙。
管子冲:村边山上多管竹。
夜干坳:地处沙地,田水日灌夜干。
龙爪坪:地形似龙爪。
管子洞:此地多管竹,繁茂荫郁,宛如一洞。
高凤:1961年以境内高凤山命名高凤大队。
公馆边:村倚袁姓公馆。
沙田里:村水田曾被洪水冲击,多淤沙。
高凤山:村居高凤山下。
上黄:历名横板桥,1961年命名横板大队,因重名,1981年以主要地名上黄姓更名上黄大队。
长坪:以村内有一长晒谷坪得名。
横板桥:村内有横板木桥。
嵋山:1961年以境内峨嵋山命名嵋山大队。
洞上:树木繁茂,浓荫蔽日,宛如黑洞,故名。
粟家冲:此地曾习种粟米。
石洞里:村后山上有石洞。
黄姓:1958年以主要地名黄姓命名。
马蹄冲:地形似马蹄。
狭井:村处小冲,地形狭长,有井。
岩家凼:村边有大岩石。
厂冲:边去多木材,常在此扎厂棚锯料,故称。
中信
大冲凼:位于三条大冲会合的凼里。
干岭坳:村居坳上,天旱缺水。
培兴:1958年以境内培兴亭命名培兴大队。
燕窝里:地形似燕窝。
笼眼冲:村处冲里,地形似鸡笼。
新鲜:1955年以建社是新鲜事,取名新鲜高级社。
金枫:1955年由金坡村、枫树垴两村合并各取一字名金枫农业社。
合兴:1956年由两个初级社合并取名合兴高级社。
西山洞:1958年名西山大队,因重名,1981年以村西山中有一山洞,更名为西山洞大队。
枧坑:村处山坑,地形似枧。
拄竹山:村边山上产竹,可做拄杖。
厅上:地处杨桥垅的中心,有如厅堂。
杨桥:相传此地一桥为杨姓所修,村以此得名。
里湖:历名蠡湖冲,1958年以此命名为蠡湖大队,后为简便,写成里湖大队。
大水:开发此地时无河流,常大雨成灾,故名。
龙山:1958年以主要地名龙象山命名龙山大队。
龙象山:山脉似龙。
黄土佃:土呈黄色,曾有佃户住此。
竹鸡坳:村后山上曾多竹鸡。
梅花山:相传古时此地晚上闪光,象一朵梅花,称有梅花地,遂名梅花山。
平乐居:过去绅士们在此跑马取乐,遂名。
接龙寺:寺院对门山势如龙。
响鼓岭:此地有空洞,行人经此,闻响声如鼓。
坳下:村处马鞍界山坳之下。
红山:相传过去土匪在山上扎寨,杀了很多人,血染山塘,遂名。
象山:境内一山似象,本名象山,因方言“象”“匡”音近,错称匡山,1958年以此取名匡山大队,1981年正名为象山大队。
白地:1958年以主要地名白地垴命名白地大队。
白泥坪:泥土呈白色,故名。
下堡子:村上首曾有封建地主的门堡。
观里:村边曾有一道观。
横岭:田垅横亘一山岭,故名。
铜钟:山顶一大石似钟,传说敲击有铜锣声,故名。
墨水洞:古时有一阴河水洞,水呈黑色。
新冲:解放后新建村。
夏景:地处丘陵,山清水秀,夏天风景更佳,遂名。
注:并村改革后,高平镇现辖大桥居委会和梅花山、坳下、红山、龙山同村、里湖、雪界、江未、茶山、富延、金凤山、石脚、小坳、棋坪、石梅、堂下桥、三星、大石、大田、凤形、文升、彭升、茅坪、上坪、大铜、泰龙、川龙边、双红、白地新村、红锦、杨桥、中黄信、侯田、凤凰、颜公34个村。
罗洪镇
罗洪:相传罗洪原名春溪洞。境内春溪河,某年山洪暴发,大水成灾,山寨头领罗忠生,率众奋力抗洪,恢复家园,为纪念罗公抗洪,更名为罗洪。
官树下:村前曾有棵大树,清朝此村出了个京官,故名。
上罗洪
石人山:山上一石似人。
老庙桥:村边桥头有一老庙。
关王桥:石拱桥亭内有关公偶像。
龙下江:相传古时有三龙从此下河。
铁炉冲:村处山冲,地形似铁炉。
芭蕉山:曾多芭蕉树。
鸭婆凼:村居山凼,地形似鸭。
桐子佃:相传一佃户在此种了一山桐树。
黄金坳:村居坳上,土色金黄。
芙溪:溪两旁多芙蓉。片村,包括上、下芙溪。
新回:原属新化县,1952年划归隆回县,1955年从两县名各取一字命名新回高级社。
严胜:原名严家排,1949年后人民分到胜利果实,名严胜,1961年划队,命名严胜大队。
幸福
爱茗:曾多茶树,青嫩可爱。
麦冲:此冲土地宜种麦子。
洞塘:此地曾森林茂密,阴暗如洞,地洼积水成塘,故名。
太阳山:村后山地坐西朝东,易见太阳。
柳山冲:村里曾多柳树。
梓木溪:小溪两岸曾多梓树。
龙上:相传有一龙由此上山。
梆响:境内曾有水碓春舂米如梆响,故名。
下罗洪
石公坳:山高石多,坳上亭中曾有孟公菩萨石像。
牛牯亭:村边一石,形似牛牯,坳上有一过路亭。
桃仙岩:村后有一岩洞,相传有“桃仙娘娘”住此。
田冲井:村居山冲,田内有口井。
龙洲:相传一龙摔死于扮水洞(水从高处跌下来,方言叫扮水)前沙洲上,人们剥而食之,遂名。
江塘:村前一河回流于凼中,远望似塘,遂名。
巴油:原名粑油,以此地糯米糍粑软滑如猪油得名。后演变为巴油。
佛祖垠:村后山形似佛祖菩萨。
饱谷冲:村处冲内,土质肥沃,谷粒饱满。
光华
孟公:1958年以主要地名孟公桥命名孟公大队。
孟公桥:桥亭内有孟公偶像,村以桥名。
铁炉冲:地形似铁炉。
采莲:相传村边塘中有莲可采。
石莲:1958年以石龙江、莲花园两地名各取一字命名石莲。
石龙江:境内溪边大石山象龙,故名。
篮上:地形象篮子。
白莲:相传此地白沙界上开过莲花。1961年以此命名为白莲大队。
注:并村改革后,罗洪镇现辖中罗洪、官树下2个居委会和上罗洪、芭蕉山、新回、严胜、幸福、梓木溪、下罗洪、江塘、巴油、孟公、白莲、采莲、石莲13个村。
说明:本文参考1983年编写完成的《隆回地名志》,其中有错误和不全之处,还望各位读者能够指正、补充,在此谢过了
来源:隆回资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