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村民养殖甲鱼,走上致富路。
红网时刻8月12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杨贵新)“现在我养了鱼,也养了鸡,赚的也比以前多多了。”8月10日,77岁的徐哲成边酿着米酒,边向记者介绍着他的幸福生活。徐哲成是隆回县荷香桥镇开智村的村民,据他介绍,现在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家家户户有产业,组组通公路,乡风文明了,好人好事也多了。
村民有了“主心骨”
“开智村开智村,进村出村不开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当年村民形容开智村交通状况的一句俗语。
为了改变家乡贫穷面貌,2017年,远在广东经商的朱建绿,毅然回到村里担任村支部书记,不仅收入大幅减少,每年还要倒贴几万元助力村里建设和慰问困难群众。家人都说他是最傻的人,放弃好好的老板不当,跑回穷山窝当村支书,他却坦然道“这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朱书记的帮助下,我找到工作,每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既能养家又能照顾家庭。”今年48岁的罗马梅告诉记者,她家因丈夫患病而债台高筑,她成为了六口之家的主要收入来源。这么多年来,幸亏有村支部书记朱建禄的帮助,她才能在贫境中挺过来。
村民有了“定盘星”
2018年,邵阳市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和国家统计局邵阳调查队驻村工作队入驻开智村,给朱建绿和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驻村队员走遍了开智村的山山峁峁,对村里所有的村民进行了走访,摸清了贫困户的情况和致贫原因。用他们的话来说“精准扶贫,必须要摸清情况,对症下药,这是最根本的”。
挨家挨户的“唠嗑”过程中,驻村工作队队员深入了解村情和贫困户情况,一个切实可行的扶贫计划在他们脑海中慢慢成形。为了让计划尽快落地,驻村工作队没日没夜开始忙活。“自然条件比较差,水利资源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贫困户缺资金缺劳力,脱贫难度大。”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他们一点点想措施,一步步想办法,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力度,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硬骨头”,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近两年,工作队共争取扶贫资金及整合资金406.33万元实施项目24个,其中全村窄改宽公路5条8.9公里,新修砂石路2条2.2公里,硬化山塘7口,维修水渠1条1.3公里等。条条平整的公路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2019年,开智村脱贫138户457人。
脱贫致富有了风向标
在开智村,有很多致富能人,刘俊华就是其中的一员。刘俊华出生于1956年,家中5个兄弟,他排行老大,15岁就辍学回家学养鱼,随后担任过生产队队长,村经济场队长,修过六都寨水库,做过红薯糖、泡米花糖生意,又养过蛇,承包过公路修建,还到广东、江苏等地开过轮船、做过搬运工,到养猪场做过技术工。
2012年10月,刘俊华回到家乡,租了本村烟家冲300多亩荒地发展养鱼产业。2014年8月,一场洪水冲垮了15口鱼塘,光是草鱼就走了3万多斤,损失达30万元。2015年,他成立宏伟水产合作社,当年8月,一场暴雨,鱼塘田堤又被冲垮,损失达到近80万元,接连的重创几乎摧毁了他的创业梦想。
在镇村两级和扶贫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下,刘俊华重振信心继续发展水产业。如今,刘俊华养的鱼远销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年产值达200多万元,还带动100多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同时,他还把鱼塘周围100余荒耕地花租金从村民手中租下来,用来种植水稻,这些村民不仅不用担心田被抛荒,而且每年还能有一笔租金收入。
“现在的销路很好,我有信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刘俊华信心满满地说道。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注册用户,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注册用户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邵阳人网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邮箱(200664305@qq.com)进行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