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红晕,玉骨楚楚清,碧绿着装叶相随,蕊絮馨香沁心扉
辛酸泪,两厢依依情,伊人朝暮望断云,里外一色黄翡翠
这是偶然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诗词
写的是柠檬,你是否很有画面感?
那圆圆的身段
清香的芬芳
内里却是满满的辛酸
柠檬,就像是安岳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只要一提到安岳,你就能想到柠檬,一提到柠檬,你就能想到安岳。柠檬和安岳,仿佛已经相伴相生,彼此融入骨血一般。
可你是否忘了,安岳,还有个响亮的称呼,那就是“石刻之乡”。“安居于山岳”,从安岳的名字由来可见,安岳多山,而在这些丘陵崖壁上,存留者古代匠师们创造的许多石刻艺术珍品,除少数遭受自然人为破坏妆彩外,大部分保存完好。
圆觉洞
安岳石窟开凿于南梁武帝普通二年(公元521年),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每个乡几乎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为民间结社造像。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等著名石窟的安岳石刻虽以佛教为主,但也有部分道教造像,甚至三教合一的造像也不在少数。为什么安岳的石刻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安岳石刻
佛教原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后经西域诸国,在秦汉时期传入中国。彼时西域诸国的佛教,还是非常醇正的印度佛教,但在中国本土,经过百家争鸣的春秋时期,道家和儒家正蓬勃兴盛。于是,佛教在中国本土的传播过程中,为了更适应中国本土宗教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与儒道结合,融合三教可融合互补之处,已经从印度佛教脱胎而出,形成了不同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文化。
卧佛
唐宋时期,一批工匠涌入安岳凿石造像,在安岳造就了一大批石刻行业的能工巧匠,也成就了安岳石窟之最: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以及21万字石刻佛经、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毗卢洞北宋紫竹观音”、唐代最大的道教石刻群“玄妙观”、五代最集中的石窟群“庵堂寺”等等,安岳石窟已被列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紫竹观音
安岳石刻造像风格多样,有的端庄丰满、气质浑厚,有的薄衣贴体、裙带飞扬,有的小巧玲珑、神情潇洒,有的衣饰简练、衣纹细密......可谓是即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神韵,又有唐宋丰厚典雅、俊美华丽的风采。
毗卢洞
-
我们的家乡安岳
不仅是有着芬芬清香的柠檬之乡
更是有着千年的文艺传承的
石刻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