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深度挖掘开发红军长征在隆回资源

深度挖掘开发红军长征在隆回资源

新湖南 2024/6/22 17:00:26

深度挖掘开发红军长征在隆回资源

邵阳市六都寨灌区管理局 蒋丽华

隆回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沃土,长征期间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过境隆回,抗战时期辟有多处战场,较有影响的芙蓉山阻击战就发生在县城附近。这片红色热土、革命老区,在我国革命史、军史、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记忆,愈发被各级党史研究部门和相关专家关注并肯定。本人通过对县内外红军长征遗址遗迹的参观调研,深感隆回对红军长征资源研究不够深、定位不够准、开发不够到位。应借助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探究开发红军长征在隆回资源,充实地方“四史”教育内容,助推隆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红军长征在隆回资源十分丰富

由贺龙、萧克等率领红二、红六军团5个师(第18师留根据地殿后)17000多名官兵,于1935年12月13日进入隆回,至20日离开县境,足迹遍及15个乡镇210个村庄,发生过红二军团鸭田奔袭战,沿途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物件用品,以及打土豪分财物、军爱民民拥军等动人故事的有形资源或无形资源。

(一)红军长征在隆回有形资源

红军长征在隆保存较好有形资源可归纳为“1所2路3址4建15点17墓”。1所(战斗指挥所)——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金石桥镇五罗村);2路(红过走过的路)——金石桥镇的老鹰坡石板路、金石桥黄金井村至五罗村的田埂路;3址(战斗遗址)——鸭田镇政府对面的三板桥及小溪溯流而上一带、鸭田卿家庄一带、鸭田镇麻罗一带;4建(长征留宿过建筑)——金石桥镇黄金井村的贺氏宗词、黄金井村至五罗村中途的茶亭、六都寨镇朝阳村的朝阳学校、西洋江镇星子坪村的关圣殿;15点(乡镇)——麻塘山、小沙江、虎形山、司门前、金石桥、鸭田、羊古坳、七江、大水田、荷田、六都寨、荷香桥、西洋江、横板桥、南岳庙;17墓(烈士墓)——是指2008年革命遗址普查、登记在册的红军长征在隆回境内现存有的17座烈士墓。

(二)红军长征在隆回无形资源

红军长征在隆回无形资源包括打了1场战斗、镇压了6个恶霸、打了113户土豪、吸收了92人参加红军,带动发展了司门前孙家垅游击队一支永不走的革命队伍,并留下了“六都寨贺龙主动认‘家门’”“大沙江战士冒死退锅鼎”“横板桥战士避敌机进果园无人摘”等军爱民,以及“金石桥老鹰坡破冰开路迎亲人”“六都寨丁山冲屋前烧火照行军”“小沙江响龙村伍家父子深山搭篷养伤员”“金石桥镇黄金井中学50年来不间断为红军烈士扫墓”等民拥军的故事。同时,隆回对红军长征在隆的研究史料文献主要有:1992年《隆回县志》载的《红二方面军鸭田战斗》、《中国共产党隆回历史(第一卷)(1921-1949)》载的《五通阻击战和鸭田奔袭战》,以及刘梅声载《隆回文史资料?第三辑》的《红军长征在隆回》和《鸭田战斗》、熊知方载《隆回名胜》的《贺龙鸭田战斗指挥所》、贺同兴载《隆回文史?第九辑》的《贺龙在隆回指挥战斗》、戴鹤载《隆回风情(2020年第1-2期)》的《红军长征过隆回述析》。

(三)红军长征在隆回人物资源

其一,长征过隆回的知名红军指战员。红二军团有军团长贺龙(时年38岁)、政委任弼时(时年30岁)、副政委关向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及第4师师长卢冬生、政委冼恒汉,第5师师长贺炳炎(后在绥宁的鸡公坡战上被伤右臂,成“独臂上将”)、政委谭友林,第6师师长郭鹏、政委廖汉生;红六军团有军团长萧克(时年26岁)、政委王震(时年27岁)、参谋长谭家述、政治部主任夏曦(后牺牲于长征途中,由张子意任),及第16师师长周仁杰、政委晏福生,第17师师长吴正卿(后牺牲于长征途中,由刘转连任)、政委汤祥丰。

其二,长征过隆回的特殊性人物。一是贺龙的妻子蹇先任及她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贺捷生,贺捷生长征出发时刚出生18天,到隆回时也只出生40多天,成为这支出征大军中最小的成员。刚开始贺捷生被安放在马背上的摇篮里,可国民党突如其来的轰炸溅起了几米长的水柱,惊的战马扬起前蹄,差点踩到贺捷生,后来贺龙干脆将贺捷生踹在胸前,以免女儿遭到伤害。二是瑞士籍英国传教士勃沙特,中文名字薄复礼。他于1934年10月去镇远传教途中被红六军团所俘,要求其帮助筹措经费或医疗用品。1935年11月,患上疟疾的他随红军长征,途中红军为他请医问药、让他以马代步,并有专人为他生火取暖。回国后,他用 3个月的时间,将这段经历口述著成《抑制的手》一书。他在书中回忆,出发后一个多月的一天,红军官兵为避敌机轰炸躲进路旁的果园,眼看那诱人的柚子挂在树上,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摘。并写道: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军队。

二、深度开发红军长征在隆回资源的思考

图片

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部队中扩红最多、损失比例最少的,曾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被朱德赞扬“是集运动战、游击战之大成”。红二、红六军团过隆回是其战略转移中关键节点调整行动方向的重要拐点,由此前的一直东南方转移到这里改为折西行动,为实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发生在境内的鸭田奔袭战是红军长征初期通过正确战略调整力争军事主动权的有力见证,是以运动战、游击战主动围歼敌人的一次缩影。这些都为隆回留下了宝贵的发展资源。

(一)加强展示教育,促进长征资源转化为精神文化资源

首先,要传承红色基因。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长征资源宣传展示模式、手段、载体,着力扩大网络宣传影响力,建设红色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和手机APP系统,运用720度全景展示等新技术,讲好长征隆回故事,发出长征隆回贡献声音,加强长征资源智慧宣传营销,全天候推介长征红色景区、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使长征红色旅游资源活起来、动起来、传出去。另一方面,要采取“红色+”的形式,组织、教育、纪检、群团等职能部门联合发力,把长征资源地打造成集党性锻炼、爱国主义教育、党风廉政教育、青少年军事训练以及民俗体验、特色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基地,面向党员和群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面对青少年开展寻访长征记忆方面体验拓展活动,最大限度唤醒长征资源、激活红色基因。

其次,要保持长征本色。就是要依托长征资源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深度挖掘长征资源的精神“内核”,秉承“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境界、牢记“一心为民无私心”的初心使命、固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政治本色,牢记“以负重前行、一往无前的韧劲爬坡过坳,以逢山开路、逢水架桥的锐气涉险过滩,以背水一战、誓破楼兰的决心攻坚克难”的长征精神,自觉地传承好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厉行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克服不思进取、为官不为、贪图享乐安逸的思想,坚决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再次,要融入学校教育。要将我县长征文化编写进具有当地特色的本土教材中,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和了解到我县长征红色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长征遗址遗迹,让学生在思想上对长征红色文化产生具体的形象和概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和贯彻长征红色文化精神。同时,县委党校要将我县红军长征文化归入党性教育基地和课程开发体系,作为全县党员教育的党性教育内容之一。

(二)加强内外联系,促进长征文化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对内联系上,要加强长征文化与隆回特有的梅山文化、花瑶文化、名人文化、滩头手工纸和年画文化、民族民俗文化、乡村文化的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红色旅游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长征文化中融入地方民歌、民间手工艺、地方戏曲、民风民俗等元素,开发旅游者参与程度高、趣味性强的体验式、研学式、拓展式的文化旅游模式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提升市场占比和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对外联系上,要依托湘鄂渝黔红色旅游联盟的打造,联动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之初涉及的桑植、辰溪、溆浦、新化,以及与长征中有过战斗的怀化沅陵县(突破沅江封锁线)、邵阳绥宁县(鸡公坡战斗)、怀化的芷江县和新晃县(便水战斗)等地,结为红军长征文化研究协作单位,协调建立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机制,系统开展“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湖南”“红二、红六军团征战湖南旧址”等系列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或文化沙龙,扩大隆回长征文化及鸭田奔袭战的影响力,促进隆回及周边长征地区共同发展。

(三)加强政策对接,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

一方面,利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机遇,配套抓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一是要抓实省级规划项目,完善、实施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隆回县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二是要建立标志性建筑,在县城城区或县域副中心金石桥镇,建立红军长征在隆回标志性纪念雕塑和长征文化公园,在红军长征经过的虎形山、小沙江、金石桥、鸭田、六都寨、荷香桥、横板桥、西洋江,规范建立红军长征主题雕塑或文化公园,增添长征文化元素。三是要配套建立纪念展示阵地,依托红二军团战斗指挥所旧址和六都寨朝阳学校,建设“红军长征在隆回纪念馆”或“隆回红军长征学校”,支持鸭田、小沙江、金石桥、六都寨、荷香桥、横板桥等一批具有潜力的乡镇打造为红色小镇。

另一方面,借助湘鄂渝黔红色旅游联盟的打造实施,统筹全县长征资源旅游开发。一是要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交通互联互通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龙头,以打造全省知名红色景区为目标,统一规划、统一宣传推广,高起点、高层次整体开发我县长征文化资源。二是要着力优化红色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重点突出小麻虎3乡镇地域及金石桥、六都寨、荷香桥、横板桥等地红色资源优势,加强旅游项目的推介和对接工作,连点成线、资源互补,区域联动,互为集散地,互相送客源,共同做大隆回红色旅游市场,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三是要系统规划一批红军长征文化的展示基地、研修基地和实践基地,打造一批“科技+”红军长征在隆回主题产品,开发一批红军长征网红文旅产品,助推红军长征在隆资源协同保护与开发。

责编:郑丹枚

一审:陈仕球

二审:曾佰龙

三审:邹丽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阅读 429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