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资讯 高平战役十名将领志

高平战役十名将领志

罗洪人网 2020/4/9 9:28:44

高平战役十名将领志

文/李晃

 

1945年4月9日,侵华日军集合5个师团和3个独立旅团,发动了著名的“湘西会战”(又称雪峰山会战),这是一场旨在夺取并摧毁芷江机场,解决中美空军对日本本土及中国占领城市之威胁,妄图打通大西南通道,破坏我反攻准备的,直逼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攻略战。中国军队以及中美空军在近400公里长的战线上奋起抗战,给日军以歼灭性的打击。最后以日军的彻底溃败而告终。


湘西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最后一次会战,发生在时属新化县永固镇境内的“高平战役”是湘西会战之重要组成部分。


高平阻击战


斯时,日军第47师团最擅长山地野战的精锐部队第131支队(重广支队)由邵阳黑田铺,经太芝庙西窜,企图北犯安化蓝田、新化,截断我第73军之联络。


5月7日,第91联队与骑兵74联队石马江北犯,经由巨口铺、栗坪、顺水桥、金凤山、迎官桥、大桥边、马王界,继而联合先头部队一道进击湘西水口、安江,以图芷江。


洋溪、高平阻击战因此拉开帷幕。


奉令参加湘西会战之高平阻击战的中国军队是第73军(军长韩浚)第15师(师长梁祇六,参谋长周少宾)、第77师(师长唐生海、副师长杨明)、附第18师(师长覃道善),共9个团,近3万兵力。


其中,第15师都是湖南兵,大部分参加过常德会战,对日军的侵略暴行横恨之入骨,为保卫家乡誓与日军拼命,因之士气旺盛,战斗力极强。


在新化洋溪、半山阻击日军并取得最初战绩之后,美械第18师于5月5日挺进、驻扎于永固镇(老高平)的九龙村、罗洪村、巴油村。


高平是口锅,来一个煮一个。


侵华日军

自5月7日始,国军在凤升、枣山、高山、雪界、杏升、江未、茶山、金凤一线布下10余公里的防线,与日军第47师团第131联队(重广支队)、第91联队与骑兵74联队,鏖战了整整20个昼夜。


国军集中优势兵力,做了周密的战斗部署,参战将士浴血奋战,加上中美空军的敌情侦察、轰炸扫射,予以助战,以及高平本土民众不时传递敌情、引路配合和筹集物资支援,历经迎官桥峰岭山与马落桥之间的天竺山争夺制高点牛栏寨之战、茅坪白沙界围歼战、禾枪脊战斗、茶山龙世界战斗、中黄信遭遇战、巴油鸟鸡山争夺战等十余场战斗,对进犯高平之敌予以迎头痛击。


茅坪白沙界战场


18日,第15师翻越龙凤山、分水界,第77师经苍溪山,三个师在茅坪-黄金坳-巴油之间合力围攻屯集在白沙界的日军。直至24日,第73军基本肃清大桥边北侧敌军。27日,第15师克栗坪,第77师攻占顺水桥,遂将日军驱逐出高平峪。


此役,击毙敌军47师团第131支队长重广三马、第9中队长管原大佐2人,歼敌1000余人。国军也有重大牺牲,阵亡300余名官兵。此战之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军民。

军旗飘飘


役中,原新化县党部执委李普生等积极筹集物资,开展抗战后援活动。在乡退役连长刘越椎等拿起枪支参加战斗。高平本地青年李燧甫、袁征凯及袁迪生之父等被日军抓去作挑夫或向导,等等。


战后,第18师和高平民众在永固镇(大桥边)栗山垴共同为阵亡官兵修筑抗战烈士陵园,以寄托哀思。国民革命军第18军中将军长胡琏受邀题写了“民族魂”三字碑刻,湖南省政府主席、陆军中将王东原,与第十八师少将师长覃道善分别题写陵墓门联,新化县长胡翰题写“浩气长存”四字石碑。新化县私立枫林中学校长周方撰写墓志铭。



此役距今七十五载矣,英雄长眠此地,山河早已无恙。然率部参加此役之十名将领久未见经闻,吾辈岂可忘乎?时庚子清明,特辑诸将生平概略,並详加考证完善,以飨吾乡吾土之民众。


韩浚,别号青黎,1893年生,湖北黄冈人。1924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历任上尉区队长、少校连长、中校营长、团参谋长。


韩浚中将


1928年起,任广东北海盐务处秘书兼科长,南京中央军校政治教官,第41师政训处长,华北抗日宣传总队第八大队大队长,湘鄂川黔四省边“剿总”党政处少将处长。1933年起,任第10军第48师144旅少将旅长,湖北省军管区司令部参谋长兼省军管区军训处及编练处处长,湖北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等职。1937年5月7日,韩浚晋任陆军少将。


抗战期间,先后任第10军第48师师长,第73军第77师师长,第75军副军长,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1945年1月,任第四方面军第73军中将军长,4月,奉令参加湘西会战。5月,率领军部及第15师、第77师、附第18师三个师在新化县之洋溪、永固镇参加高平阻击战,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


1946年上半年,卫戌首都南京。6月,全军空运至济南,参加胶济路西段战役。1947年2月23日,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入潍坊解放军官训练团学习。1961年12月特赦释放,定居武汉,任湖北省政协文史研究委员会专员,武汉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湖北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1989年逝世,享寿96岁。


覃道善,字仲明,1903年生,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十期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11师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参加蒋桂战争、蒋唐战争、蒋冯中原大战及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作战。


覃道善少将


1937年,任第22军第18师52旅旅长,参加淞沪会战。1939年11月,任第2军第76师副师长,参加桂南会战、枣宜会战。1943年4月,任第18军第18师师长,先后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1945年5月,奉令参加湘西会战。5月5日,所部一师三团附第73军,参加高平阻击战。6日,在半山阻击日军。7日,师部经新化半山移驻永固镇罗洪村。5月8日,亲临第一线,指挥第52团(团长沈熙文)、第53团(团长尹俊)、第54团(团长李维勋)在高平境内阻击、追击顽敌日军第47师团。


战后,附第100军,集结于寨市(今六都寨)附近整训。1946年5月起,任整编第71师18旅旅长,整编第11师副师长,参加鲁西南作战。1947年1月,参加鲁南作战。3月,参加沂蒙山区作战。8月,驻莱芜。11月,参加大别山“进剿”作战。1948年1月,任整编第3师师长,第10军少将军长。同年11月,参加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12月15日,在安徽宿县双堆集被俘。1961年12月,特赦释放。


尹俊,别号杰夫,1909年生,湖南邵阳(今邵东)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步科、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将官班、台湾国防大学毕业。


尹俊上将


1930年起任第18军67师的排长、少校连长,参与“围剿”中央红军。抗战初期,任第18军作战处中校参谋。1937年8月,参加淞沪会战,升任中校营长。1938年6月起,参加武汉会战、枣宜会战。1943年起,任第18军中校作战科长兼沅水清剿指挥官、第18师第53团上校团长,参加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5月7日,率第53团进驻永固镇九龙村东塘,参加高平战役。


1946年起,任第18师副师长,第8快速纵队司令。1948年1月起,任整编第3师18旅副旅长、旅长。1948年9月22日,尹俊晋任陆军少将。同年11月,参加徐蚌会战(即淮海战役)。1949年4月,退守江西瑞金、会昌。10月,任第14师师长,由汕头退往金门岛,后去台湾。1950年起,任第五军副军长,代理第18军军长。1954年2月,尹俊晋升陆军中将。任第7军军长。1955年起,先后任第2军团副司令,台湾宪兵司令部司令,澎湖列岛防卫司令,金门县防卫司令。1969年2月,尹俊晋任陆军二级上将,升任陆军副总司令。1970年7月,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1975年退役,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81年离职。1987年病逝于台湾,享寿78岁。



李维勋,1905年生,湖南湘乡(今娄底)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与高平籍陆军少将李佑民同学。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


1944年任第18军第18师第54团团长。先后参加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5月7日,率第54团进驻永固镇巴油村北部地区,参加高平战役。1946年,任某师副师长。1947年,调任新编第23旅旅长。1948年10月,任第241师少将师长。1949年3月,任第108军副军长。同年12月24日,率部在四川郫县起义。后任华东军区第三炮兵学校教员。1955年转业南京,任江苏省政协委员。


梁祇六,别号羽腾,1893年生,湖南安化蓝田(今涟源)人。1922年7月,保定军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军职,参加北伐。


1929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北伐前敌总指挥部军官教导团副教育长,后任第73军第15师上校参谋,第4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机要科科长。1937年春,任第89军198师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后任第198师第571旅旅长,第73军第15师副师长。1938年12月入峨眉山中央训练团受训。1942年12月,再任第73军第15师师长,参加第二、三次长沙会战。1944年春,参加常德会战。1945年2月20日,梁祇六晋任陆军少将。4月,奉命参加湘西会战。5月5日,由蓝田率第43团(团长黄玉溪)、第44团(团长张伯侯)、第45团(团长王一之)及整编团(团长郑辉)开赴新化洋溪、永固镇,参加高平阻击战,亲临第一线指挥。


抗战胜利后,调任陆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军政部中将附员。1946年3月,入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二期学习,与高平籍陆军少将李佑民同学。1947年4月毕业,即办退役。返回长沙后,一度任湖南全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后任湖南省政府顾问,长沙绥靖公署中将参议。1949年夏,策动蓝田县自卫大队大队长梁汉凡起义。1951年3月,在镇反运动中处死。


周少宾,1913年生,湖北沔阳人。黄埔军校第八期步科毕业。历任军职。



1942年7月,毕业于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七期。1943年,任第73军第15师参谋长,先后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5月5日至5月27日,率部在新化洋溪、永固镇境内参加高平阻击战。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同年7月30日,国民政府追赠陆军少将。


唐生海,别号汉宗,1901年生,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中央步兵学校第二期、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二十期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连长、团长。1937年,任第18军某师副旅长。1942年7月,任第73军第15师副师长。1944年4月,任第77师少将师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参加湘西会战。1945年5月5日始,率第229团(团长许秉焕)、第230团(团长柏柱巨)、第231团(团长陈运武)在洋溪、高平阻击战中奋勇厮杀,亲临第一线指挥。1947年1月,升任第77军副军长,参与“清剿”鲁南作战。1949年去台湾。


杨明,字晓初,号昌明,1904年生,湖南保靖人。早年入陈渠珍部当兵,历任班长、排长、少校连长。1928年5月,毕业于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第六期步科,回湘西部队任中校营长。抗战时期,升任国民革命军上校团长。1944年4月,任第73军第77师少将副师长,第73军收容总指挥,参加常德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5月5日,奉命率领第229团与部分炮兵、工兵、通讯兵组成杨明支队,参加高平阻击战。1947年初,任第二绥靖区第73军15师师长。同年2月,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1951年去世。



许秉焕,别号伯坚,1907年生,广东揭阳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1944年任第73军第77师第229团上校团长,参加常德会战、长沙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5月5日,率领该团与部分炮兵、工兵、通讯兵组成杨明支队参加高平阻击战。7日巨口铺遇敌,随后在栗坪、顺水桥、太平、十字路、牛栏寨等地追击日军47师团91联队、骑兵第74联队以及重广支队残部,直至5月27日将日军驱逐出高平峪。1946年起,任第73军第77师少将副师长。1947年2月,在莱芜战役中被俘。


陈运武,别号琢云,1902年生,湖南凤凰人。1923年起,先后任排长、学员队长、军官教育团大队长、营长。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武冈分校)高等教育班毕业。1937年,任湖南沅陵水警局局长。1939年6月起,任暂编第5师第4团副团长、团长。1944年,任第77师第231团上校团长。参加长沙会战、长衡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1945年5月5日至5月27日,率部参加洋溪、高平阻击战。1946年6月,任第二绥靖区第73军第77师少将副师长,参加胶济路西段作战。1947年2月,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俘。获释后,返回湖南辰溪定居。1952年春,在镇反运动中被处决。享年50岁。



噫!往事随风,自然湮灭,而在吾乡吾土抵抗外辱之十名将领,理当名垂吾地青史焉。


2020年4月4日清明定稿于深圳

(4月5日精简版)

    

李晃,70后,湖南隆回人,先后求学于华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系湖南省新乡土诗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2010年获评“深圳30年30名诗人”,2017年获评《诗人文摘》“最受读者欢迎诗人”。著有《李晃诗选》。某刊主编,现居深圳。

阅读 14264
分享到: